干货百科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不捕不诉案件数据异常,来一次“会诊”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5 10:20:00    

不捕不诉案件数据异常

来一次“会诊”

日照东港:建立案件质量会诊机制提升监督质效

近日,在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检察院,一场检察机关与4个公安分局共同开展的案件质量“会诊”正在进行——因证据不足不批捕案件和存疑不起诉案件都被深入分析,逐一点评。

“今年上半年,因证据不足不批捕案件同比仍有所增长。”东港区检察院检察官赵岩在点评中提出,“跨区域电信网络诈骗案中,电子数据提取程序不规范、资金流向链条不完整等问题,直接影响证据效力,必须高度重视。”这种直面矛盾、直击要害的“会诊”,已成为东港区检察院提升办案质效的重要举措之一。

案件质量会诊机制的产生,源于一次业务态势分析。“2024年9月,检察业务管理部门对2024年以来的刑事案件业务态势进行了全面分析,特别是在对不捕不诉案件进行深入分析时,发现因证据不足作出不批捕决定的案件和存疑不起诉案件比例上升。”东港区检察院普通犯罪检察部主任张鹏告诉记者,正是这次业务态势分析,让该院检察官意识到要系统性梳理和解决刑事案件中的共性问题,才能更好地监督公安机关抓好前端侦查工作,共同提高案件质量。

东港区检察院承担着东港区、山海天旅游度假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日照港航4个公安(分)局的刑事案件办理任务。2024年9月,该院建立了每半年与公安机关召开横向案件质量会诊机制,根据业务管理中的案件态势,通过制度化、常态化的“会诊”,反向剖析案件共性问题,对优差案件实名通报、逐案点评,做实案件前端“预检”。

“这种‘会诊’不是临时起意,更不是‘秋后算账’。”该院检察长谷振国强调,“核心在于通过运用业务态势分析打破信息壁垒,推动公检双方在证据标准、办案规范上凝聚共识,提升业务管理和质量管理水平,并倒逼办案责任层层压实。”

“会诊”效果如何?东港区检察院检察业务管理部门负责人鞠凤霞深有感触:“通过对共性问题深入分析,我们对检察办案的规律特点把握得更精准,检察监督的精准度也提升了。”

“去年首次‘会诊’时,我们提出的13条整改建议中,有6条因标准表述模糊被公安机关反馈‘操作性不强’。现在,我们建立‘问题—规范—案例’三位一体反馈模式,不仅附法律条文解析,还附上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导性案例中的取证要点,公安机关反馈效果良好。”鞠凤霞说。

案件质量会诊机制带来的不仅是观念的转变,更是办案质效的显著提升。今年上半年,该院针对侦查机关重复立案、违规“查扣冻”等趋利性执法问题,开展深层次监督6件;在民事检察领域,联合公安机关开展虚假诉讼专项监督,对3起虚假诉讼案件提出再审检察建议,通过刑事、民事、行政全链条打击,已挽回经济损失近3000万元。

(检察日报 王蓉蓉 荣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