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百科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劳动者风采】湟中区电影放映员马启光:光影四十载 点亮高原乡村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5 10:39:00    

【来源:湟中融媒】

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的广袤乡村,每当暮色降临,总能看到一位皮肤黝黑、身材敦实的中年男子,拉着沉重的放映设备,踩着崎岖的山路,走向一个个村庄。他叫马启光,是湟中区共和镇山甲村的一名电影放映员。44年来,他用胶片和数字光影,为当地群众送去了万余场电影,成为高原乡村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光影使者”。

光影初绽:从“观映迷”到“文化信使”

1980年,14岁的马启光拿到了第一台8.75毫米胶卷放映机设备,正式成为一名乡村电影放映员。 说起最开始当放映员的情景,马启光开心地告诉记者:“小时候,别的放映员放电影时就特别羡慕,特别热爱电影,看着大家围在一起看电影的感觉,因为这个原因我就放到现在。别人都不知道我的名字,说起马电影大家都知道 。越是这样,我就越喜欢了,把电影也就越放不下了”。那时的湟中农村,电视机尚未普及,一场露天电影就是全村人的节日。

随着时代发展,马启光经历了4代放映机的变化。他看着曾经的机子自豪的说到:“我们最早的是80年放的第一代机子,这个型号的8.75适用于农村放映,第一部机子放的就是《大刀记》,之后呢就是感光16的机子,放的是《毒品—知名的危害》,第三代是闪灯的机子,比二代更亮,现在用的是第四代数字激光的机子。”

坚守初心:风雪无阻的“移动影院”

湟中区平均海拔2700米,冬季最低气温达零下20摄氏度。但无论严寒酷暑,马启光从未间断过放映。“有一次我去前后营放电影,骑着自行车拉着设备,雪下的非常大,出发的时候还没下雪,自行车车轮上非常厚的泥,路不好走,全身都湿透了,先保护好机子还用塑料遮住,还在一户人家避了会大雪,回家的时候都12点了。”马启光回想到。

为了扩大服务范围,马启光主动联系学校、敬老院和易地搬迁安置点。在共和镇王家山新村,他每月固定放映两场电影,村民东安发仓说:“马电影每次都会带来不同题材的电影,我们都喜欢。”

荣誉背后:“只要乡亲们需要,我就一直放下去”

44年的坚守,让马启光获得了“高原光影守护人”的荣誉。他说到,“我已经干了44年了,我要坚持放到60岁。要干一辈子!”。

如今,马启光的儿子马忠林也加入了电影放映队伍,父子俩虽然开着的是破旧的皮卡,但这也是他们心中的“电影流动车”,他们继续奔波在湟中的山水之间。“父亲总说,放电影就像种庄稼一样,要扎根土地才能有收获。因为受到他这句话的影响所以我也就从2010年开始从事电影放映工作。看到老百姓能看上电影我自己心里也非常高兴。”马忠林说。

从胶卷到数字,从山路到网络,马启光用44年的光影人生,诠释了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在湟中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他的放映机依然在转动,为乡村文化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