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百科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农民日报》关注贵州普安县茶源街道:缝纫机“转出”好日子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1 07:44:00    

7月21日,《农民日报》刊发文章《贵州普安县茶源街道:缝纫机“转出”好日子》,关注贵州普安县茶源街道的帮扶车间。具体报道如下:

上班挣钱还是在家带娃?这个“棘手难题”,在贵州省黔西南州普安县东城区茶源街道的帮扶车间得到了完美解答——这里实行弹性工作制,让妈妈们既能安心照顾孩子,又能获得稳定收入,真正实现了家庭与工作的合理兼顾。

走进这家经“数字化”提升的帮扶车间,只见智能制衣流水线高效运转、每个环节严丝合缝:员工们将待裁剪的衣物悬挂在架子上,衣架便沿着空中轨道滑行、自动前往下一道工序的工位,按照预定程序实现制衣流程的无缝衔接。

据了解,该帮扶车间是由公安部装财局引荐的盛世普安服饰有限公司打造,目前已成为公安部、司法部人民警察服装定点专业生产企业。帮扶车间主要生产执勤服、训练服、多功能服和其他行业制服等六大系列二百多个品种。

在缝纫工区,来自附近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搬迁群众欧大菊正在“制作衣领”的环节忙碌,这位三个孩子的宝妈一边使用熨斗将领面熨得笔挺,一边聊起自己眼下的生活:“我们这个活干多少拿多少,最差的一个月也有3500元保底,去年旺季那会一个月挣了9000多元呢!”

随后她拿起笔沿着模板在衣领上仔细描线,然后顺着标记线精准裁剪。“以前孩子他爸在广东打工,我在家照顾孩子,家里就靠他一个人挣钱,但是工作不稳定、经常两三个月接不上活。现在好了,孩子爸也从广东回来跟我在一个车间工作,家门口就有稳定收入,再也不愿意背井离乡了。”

同样来自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陈思,五年前还在为生计发愁,如今已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车间主任。“2019年车间只有64人,现在有354名员工了,主要来自周边三个安置社区。”顺着陈思手指的方向望去,窗外一栋白色外墙的安置楼格外醒目,“那里是最远的纳利社区,20分钟就能到岗,近的只需要几分钟。”据她介绍,从前她们守着灾害不断的深山沟,房子破旧、生计艰难;现在不仅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连工作机会都送到了家门口,日子过得焕然一新。

据悉,茶源街道目前有三个安置社区,分别为纳利社区、斗弹达吟社区、纳茶社区,共有2819户、13664名搬迁群众。从全县来看,在公安部定点帮扶和当地政府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持续加强对普安县两家被装帮扶企业技术和政策支持,鼓励引导县内企业和生产经营主体吸纳更多劳动力,有效解决就业困难群体就地就近就业,已通过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进驻实现了搬迁家庭每户至少1人稳定就业的目标。同时,公安部依托东西部协作机制,协调宁波、厦门等地在兴仁市、普安县设立17个就业服务中心,开展常态化走访送岗活动,帮助实现新增就业2160人,真正做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目前,普安县共有就业帮扶车间30个,涉及茶叶种植及加工、手工制造、白酒生产等行业,累计吸纳劳动力就业1490人,其中脱贫劳动力470人。

来源 农民日报

图片来源 普安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 徐然

二审 杨韬

三审 陈诗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