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百科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王丹:所有冒险都变成对生活的总结 | 人文·这样生活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3 22:24:00    

2019年初,王丹与丈夫“买下渣房型,改成双层别墅”的视频在全网爆火。他们利用房子特殊的层高,自己设计出一个“悬空”的家。

2022年,王丹租了一栋别墅,在新空间里设计新生活。她知道,在一个有限的空间里,人们想要什么样的家,想过什么样的生活,这一切都是她“冒险”得来的总结。

新的空间慢慢变成新的家

很多人是因为一条发布的那个户型爆改视频认识王丹的。2015年,王丹和丈夫买下一套使用面积只有76㎡的房子,他们自己设计,充分利用3.75米的层高,上下交错吊出两个卧室,将使用面积扩大了近一倍。2019年,一条发布了一个题目为《悬空的家》的视频,王丹和她的家“走红”社交网络。

在那个视频里,王丹说,很多朋友来到她家,都会惊叹那是一个“迷你别墅”,而在2022年,她真的去租下一栋毛坯别墅,在新的空间里设计新的生活。

王丹在社交网络上发布这栋别墅的装修进度,内容大多是一些大胆的尝试。不同于一般印象里的别墅装修,王丹从自己的生活出发,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一次次拓展着可能性的边界。比如院子的地面铺了“老青砖”,装了一圈竹编围栏,而一楼的室内地面铺的是打磨过的石头;再比如客厅地面使用了微水泥,而且尝试刷了亮光罩面,得到了意想不到的质感;她分享了装在三楼的软膜天花灯,开灯的时候感觉全世界都亮了。陆陆续续,这个新的空间慢慢成了一个新的家,王丹还在院子里留了一面白墙,准备以后看露天电影用,她使用了纳米磁化漆,搭配户外微水泥或者钛晶石找平使用,不渗水,也好擦洗。

王丹喜欢尝试这些新鲜的东西,除了新的材料和工艺,还有新的电器,它们是组成一个家的基础部分,也关系到后来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这些尝试最终会变成经验的一部分,帮助王丹为她的客户提供一些建议。

王丹一直都知道,自己很喜欢而且很适合做设计师。多年前,她从杂志社辞职,主编得知她要去做一个跟家居相关的行业时瞪大了眼睛,说:你开什么玩笑。而在自己动手设计、装修完成那个“悬空的家”后,王丹更加坚定了做设计师的想法。

有一段时间,王丹并不想做全职设计师,担心当它真正成为一份职业后会影响她对设计这件事的热爱,直到2021年,她去参加了一个全国性的设计比赛。

王丹说,当时自己身上的标签很多,比如“家庭主妇”“家居博主”“斜杠青年”等,但跟一些真正的专职设计师站在一起的时候,其实是很难受的,“就想把这些标签都拆掉。”比赛结束后,王丹的成绩其实并不差,后来她才明白,那是一场全国36强赛,能晋级这场比赛已经很厉害。尽管自己不是学设计专业出身,但和他们是站在同一高度,不用自卑。

也正是在这次比赛演讲的过程中,王丹发现自己可以做全职设计师,她是学摄影的,会找角度;曾经做过美编,有知识积累;平时喜欢看书,逻辑上没有问题。更重要的是,她已经到了一定的人生阶段,有孩子、有宠物,还有装修设计方面的积累,自信能解决客户的所有问题。

王丹觉得自己所有的经历都可以用在设计师这份工作里。“我喜欢各种各样的东西,干任何新鲜的事,我所有的冒险都变成了我对生活的总结,我现在就可以告诉我的客户,这个东西我尝试过,我知道它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包括现在这个别墅。我觉得它有空间,我可以把各种新鲜的材料在这里试,试完了以后,就知道哪种东西不好,需要注意什么,我再跟我的客户说,我很喜欢这个过程。”

你喜欢什么,它就是什么

王丹把生活和工作都搬进了这栋别墅。其中,地下室被她用来当作工作室HI!WORK STUDIO的办公地。

三年前在装修这个地下室的时候,王丹使用了一些颜色比较深的桦木板。“那个时候我们做的是一个感觉,但实际上被解读完了是中古风。”王丹说。当时木工团队施工的时候还不太明白什么是中古风,但是从跟去年开始,这个风格在社交网络平台流行起来。

关于家居装修,人们总是试图在流行的风格和自己的个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不可否认的是,所谓的风格其实具有很强的时间属性,比如有些装修风格一看就是20世纪90年代的,而无论所谓的“侘寂风”“极简风”,还是其他风格,总是在新鲜中被追逐,又在流行中被挑剔。

王丹希望自己的客户不要局限于某个风格,特别是在装修一些大户型时,她会尽量去风格化。王丹说,一方面,大户型的空间做完之后本身就会很好看,甚至自成风格,另一方面,大户型装修时间长、费用高,而被固定化的那些风格流行时间又太短。在王丹看来,客户找设计师一定是希望自己家跟别人家不一样,如果装修完之后一看社交网络上全是一样的风格,心情肯定不好。

王丹曾经做过一个案例,帮助一位客户把客厅的落地窗抬高、变小,反而出现一种漂亮的层次感。在当下的房地产市场上,主流产品要素往往是大横厅、落地窗,但在王丹看来,如果窗外没有好的景观视野,那么落地窗的效果可能就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好。根据她的经验,大横厅配一格一格的窗户才好看,而后来真的有客户愿意与她一起去尝试。

“如果我遇到同一个户型,我该怎么办?”刚开始做设计师的时候,王丹常常这样自问。但是在近两年做过三个同样的大横厅户型之后,王丹心里踏实了,从客户的实际生活需求出发,完全可以做不同的设计。尽管户型一样,但是每家每户的生活是不一样的。

“每个人来我这里,我都会让他们写下来:喜欢什么,有没有宠物,在家里想要干什么,想要什么样的电器……你会发现,每个人喜欢的东西都不一样。”王丹说。她认为,一个家的装修是没有标准风格的,而是一对一定制的,她希望能挖掘客户的心理,“你喜欢什么,它就是什么。”

前不久,王丹接到一个案例,户型跟她最初做设计师时遇到的那个案例一模一样。但是她已经不再纠结“怎么办”这个问题,更多的是感慨设计和施工在这些年里的变化,之前做设计相对保守,因为很多工艺实现不了,而六七年以后,设计已经可以天马行空,施工已经可以配合去实现创意和想法。

生活一定不会辜负你

从事装修设计这么多年,王丹特别理解空间与生活的关系。她知道,在这个名为“家”的空间里,人们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我觉得家一定是一个可以让人完全放松下来的地方。”王丹说。如果她在回访时,听到客户说哪个设计在后来实际居住的时候很舒服,她就觉得很值得,很开心。在王丹的家居设计观里,“放松”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甚至是一个她与客户同频的基调。精力有限,一年能做的案例没有几个,王丹也有坚持和拒绝。

王丹看重这个空间里的动线设计,“动线布局才是设计的根本。”比如搬进这栋别墅之后,王丹发现一到晚上,全家人都挤在茶台前,她和丈夫喝水,父母看投影,客厅反而闲置了。“反思了一下,有老人在,确实有了电视的客厅才能用起来 ,他们的动线是围绕电视展开的。买了电视、窗帘,做了电视柜,简单收拾一下,家里人的活动范围立马扩大了。”而在去年做的一个套内面积只有136㎡的上叠别墅里,王丹还为宠物设计了一条家庭动线。

动线之外,框架是王丹在设计装修过程中常常提起的另一个关键词。“木工做完了,框架有了。”这是王丹喜欢的一个阶段,有想象,有期待。在王丹的社交网络平台上,比起装修结束后的那种精致画面,王丹更多的是分享装修过程中的框架阶段,那其实往往是一个半毛坯的状态,但在王丹眼里,它们有一种结构美和空间感,“好看的结构总是让人激动。”

而在王丹的概念里,“好看”并不只是一种视觉上的审美,还关乎一种生活的感觉,它意味着一家人在这个空间里的生活会呈现什么状态。“我是实用主义者。”王丹说。她不会去做一个很夸张的吊顶,但一定会在家里为爱好腾一片地方,“生活一定不会辜负你。”

或许也正是因为实用主义,王丹第一时间去学习了人工智能。在关于人工智能的声音里,设计是否被取代也是一个焦点话题。但上完课后,王丹意识到,它是一个工具,它没有生活。

记者:江丹 摄像:迟广智 剪辑:迟广智 编辑:徐征 校对:汤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