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百科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知与行|以科技创新提升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水平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1 08:39:00    

■提升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关键是要引导集群内企业加大创新能力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

■围绕集群产业领域,推动创新要素和产业要素协同布局,让创新资源为集群发展提供更有力、更直接、更系统的支撑

■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赋能产业升级,形成“数字赋能+生态友好”的高质量发展范式,重构产业竞争力

■加强要素统筹、抓住重点难点,采取有力有效举措为提升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水平提供良好环境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单元。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力量。近年来,河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推动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当前,我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水平,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集群发展内生动力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提升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关键是要引导集群内企业加大创新能力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

着力培育一批“领跑者”企业。促进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成长,需要培育壮大一批“领跑者”企业,发挥其牵引产业链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的龙头作用,破解部分县域集群产业链层级较低、集群内生动力不足之困。要支持各县域围绕集群主导产业,建立“领跑者”企业培育库,按照“壮大一批、改造一批、引进一批”的思路,聚力引进培育一批根植本地、具有产业链整合能力的“领跑者”企业,实施一对一精准服务,加大技术、人才、资金、市场等方面保障力度,引导“领跑者”企业在创新驱动、产业链供应链整合、市场拓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带动集群上下游企业共同实现产业链价值提升。

加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聚焦产业细分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可有效弥补产业链断点短板,强化集群内上下游协作效率,是提升产业链韧性和推动集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要支持各地聚焦集群主导产业,完善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体系,加快培育一批高成长性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等,鼓励企业加快技术研发、工艺升级、产品迭代,形成核心优势,努力打造更多掌握独门绝技的“单项冠军”和“配套专家”,使其成为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中掌握关键技术、质量效益优的中小企业,有效提升产业集群产业链韧性。

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生态。强化创新型企业在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中的核心地位,推动产业集群中各企业主体由生产分工向创新分工演化。充分发挥“领跑者”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鼓励“领跑者”企业与中小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建创新联合体、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促进大中小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构建“领跑+专精特新”协同创新生态。开展集群企业“携手行动”,鼓励大企业通过定向招商、内部孵化、技术分享、数据联通、订单保障等方式,加速科技型中小企业引进孵化成长,带动中小企业深度嵌入大企业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实现共同发展。

构建开放协同创新体系,汇聚集群发展创新资源

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创新资源相对匮乏,要实现创新发展,必须构建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引导创新要素向集群集聚。围绕集群产业领域,主动规划引导新型研发机构、科研院所、科技中介、创新服务机构、公共服务平台、行业协会等融入集群,推动创新要素和产业要素协同布局,让创新资源为集群发展提供更有力、更直接、更系统的支撑。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依托集群内龙头骨干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布局建设一批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提升集群创新支撑能力。推动县域特色产业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为集群内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检验检测、技术咨询等公共服务。加强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开发区等创新载体建设,推动其优化功能布局,提升创新能力,打造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着力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加强检验检测、试验验证、认证认可等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推动集群内大型仪器设施、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等科技资源向企业开放共享。有条件的集群可以积极布局建设企业主导、产学研融合的综合性中试验证基地,提高科技创新转化效率。支持集群内企业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星创天地等孵化载体,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制管理,调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力量,攻克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卡脖子”技术难题,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定期选派科技特派服务团、科技特派员,聚焦前沿科技创新和关键技术需求,深入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开展项目凝练、科技孵化、成果转化等一站式服务,推动先进技术成果有效转化。支持符合条件的集群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深度合作。

实施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提升集群发展水平

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是提升我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能显著提升产业链协同效率与创新能力,加速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跃迁;推进绿色化改造,能降低集群产业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升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提升集群发展水平,要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赋能产业升级,形成“数字赋能+生态友好”的高质量发展范式,重构产业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步提升,为全省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可持续动能。

制定技术改造升级指导目录。围绕集群主导产业,以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高端制造为重点,编制技术改造升级指导目录,明确技术改造重点方向和支持政策,引导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对现有设施、工艺条件及生产服务等进行改造提升。

加快集群数字化改造。推动龙头企业集成应用创新,“一企一策”开展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促进智能技术装备推广应用,鼓励企业购置先进适用设备,进行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推进智能设备和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培育一批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提升集群企业智能制造水平。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普及应用,部署建设一批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加快重点行业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升级,大力开展协同采购、协同制造、协同配送等创新应用,提高产业链协作效率和供应链一体化协同水平,通过企业VR(虚拟现实)展示、线上展会等方式,帮助特色产业集群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云端对接,更好融入新发展格局。

推动集群绿色化改造。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与绿色低碳技术深度融合,加快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绿色低碳转型。支持集群发展循环经济,培育一批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大力推广高效节能设备,支持企业实施节能环保技术改造,应用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严格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为先进产能腾出发展空间。

强化要素服务保障支撑,营造集群发展良好环境

良好发展环境是提升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重要保障。强化人才、金融、土地等要素保障,是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突破发展瓶颈、实现能级跃升的核心支撑。要加强要素统筹、抓住重点难点,采取有力有效举措为提升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水平提供良好环境。

强化人才支撑。提升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必须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加大创新人才引进力度,聚焦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需求,深入实施“巨人计划”“英才计划”等人才引进计划,吸引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来冀创新创业。加快县域特色产业人才高地建设,支持集群内企业设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在住房保障、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方面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便利条件,让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

强化金融支持。引导各类产业基金参与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通过股权投资、风险投资等方式支持产业集群优势企业和重大项目。鼓励国有投融资平台设立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专项基金,支持产业集群优质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和发行各类债务融资做优做强。积极引导金融机构为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提供针对性、差异性融资计划,制定专属授信策略,提升集群企业融资的可获得性和便利度。

强化综合保障。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支持集群企业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全力保障重点项目用地,不断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优化用能权、用水权等交易机制,优先保障县域集群重大项目建设所需指标。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综合配套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健全完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服务支撑体系。

(作者:李会霞,系河北省社科院财贸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