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百科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一曲“花儿”激活产业融合新图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2 10:04:00    

精彩纷呈的土族轮子秋表演。

精彩的花儿演唱。

热闹非凡的集市。互助县丹麻镇供图

七月的丹麻滩,碧空如洗,溪流澄澈,油菜花海与碧绿麦浪交织成一幅高原鲜艳的生态画卷。这里不仅是自然风光的胜地,更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板。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丹麻镇以“红色动能”激活文旅资源,通过“党建+文化+生态”模式,将高亢的“花儿”与豪迈的“秦腔”转化为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让龙王山脚下的喧腾时节成为党群心连心的生动实践。

“花儿”为媒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

“民歌的海洋花儿的天,随口儿漫,要唱个美好的春天。”在“花儿大家唱”的舞台上,丹麻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马占元一曲“依呀依令”花儿,高亢婉转,唱出了对家乡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礼赞。

作为历届丹麻传统花儿会的亲历者,马占元感慨道:“今年的舞台格外热闹,来自大通、乐都、湟中等地的游客们都争相登台,台上我们切磋曲艺,台下观众跟着节拍起舞,这其乐融融的场面,正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最好写照。”

活动期间,《幸福的花儿献给党》《千带上书信万带上话》《妹妹的山丹花》等经典曲目轮番上演,土族花儿歌谣歌会、花儿名家演唱会、花儿大家唱等活动汇聚了本土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省内300余名花儿歌手。悠扬的花儿如清泉流淌,生动展现了新时代乡土民族团结、文化繁荣的丰硕成果,“花儿丹麻”的品牌影响力如春潮般奔涌。

与花儿交相辉映的是铿锵的“丹麻戏”。会场另一侧的戏台上,《狸猫换太子》《赵氏孤儿》《八仙图》《打金枝》等11场经典秦腔曲目让戏迷观众一饱眼福,演员们精彩的表演、扎实的唱功、细腻的情感,让观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一场场丰盛的传统文化大餐。

近年来,丹麻镇坚持以“党建+民族团结”为引领,深度融入“太阳花开”名片,以“花儿”为媒,搭建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舞台,让各族群众以歌会友、以舞传情,在花儿的欢快节奏里,让传统文化如夏日清泉般浸润心田,浇灌民族团结的“石榴花开”。

非遗焕新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今年的花儿会还不止于歌声悠扬。为丰富游客体验,活动期间“千人安召舞表演”“皮影戏”演出、优秀电影展播等特色项目持续推出,皮影艺人在光影帷幕间舞动经典,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观看,成为夜间会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也让古老艺术焕发新光彩。

千人安昭舞作为丹麻镇乃至互助县民俗文化活动的一张名片,更是赢得游客的一致好评,来自西宁的游客张艳观看千人安召舞演出后激动不已:“土族阿姑七彩花袖翻涌如彩蝶翩跹,足尖起落似鼓点铿锵,阿哥们轮子秋惊险称奇,奔放的生命力瞬间点燃全场热情,能看到这样大规模、高水平的民族舞蹈表演,真是不虚此行。”

如何让沉睡的非遗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澎湃动能?丹麻镇党委给出了答案:强化组织引领,激发内生动力。镇村两级党组织化身非遗“焕新师”,始终致力于非遗传承、保护和创新,培育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24人,申建县级非遗工坊11家、传习所1处、家庭博物馆3座、村史馆3个和青绣工坊7家,并由35多名党员带头传承盘绣、花儿、擀毡、彩绘、安召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镇域内长期从事非遗代表性项目手工技艺的艺人达120名。古老技艺在传承中焕发新生,成为吸引游客、带动增收的“金名片”。

盛会搭台小集市撬动大经济

一年一届的丹麻花儿会,不仅是一场民族文化盛宴,也是丹麻镇规格最高、最具影响力的物资交流大会,更是激活乡村经济,促进“农体文旅商”产业融合的关键平台。

由村“两委”牵头组织的“丹麻六月六物资交流会”热闹非凡,今年的物资交流会设立了“美食小吃、生活用品、文化娱乐、农用物资、服务”5大类430多个摊点。琳琅满目的特色农产品、精美的手工艺品、诱人的地方小吃汇聚一堂,共同绘就了一幅充满烟火气的繁荣图景。

丹麻镇索卜沟村的索得元在摊位前忙得脚不沾地,土猪肉、酿皮、凉菜、炸土豆片等特色小吃,深受游客喜爱。“游客太多了!每天早上准备的食材,基本到中午就卖完了,这几天下来,净赚1.2万余元!”索得元难掩笑意地说。

来自甘肃的日用品摊主也喜上眉梢:“我们家的货走得特别快,交流会的第一天就已经卖掉了一半多,现在大家的生活好了,需求也多样,生意也很红火,各家能分到不少钱。”

文化盛会的“溢出效应”还惠及了周边产业。距离会场仅2公里的温室采摘大棚吸引了大量顺道而来的游客。“借着花儿会的名气,到大棚采摘甜瓜、菠萝蜜黄瓤西瓜、伊丽莎白蜜瓜、水果黄瓜等瓜果的游客络绎不绝,采摘量比上个月足足增加了一半。”经营温室大棚的董青林兴奋地介绍。

一场花儿会,让土乡的百姓乐开了花,更让乡村市场活力迸发。“办会不是目的,让群众增收才是硬道理!”东丹麻村党支部书记张得明一语道出了盛会的核心价值。据统计,本次活动接待游客达13.5万人次,车辆4万辆次,交易额达550万元,带动周边600名群众创收100余万元。

当悠扬的花儿旋律在丹麻滩上空回荡,这场持续9天的盛会已超越文艺本身,成为党建引领下文化赋能、产业兴村、民族团结的生动实践。丹麻镇以“花儿”为媒,以非遗为魂,全力打造“太阳花开”民族交融品牌,奋力书写着“农体文旅商”深度融合的壮丽篇章。正如一位游客留言:“这里的花儿,唱的是千年传承的乡愁,赢得的是党群同心、携手共进的灿烂未来!”

编辑:刘海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