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关注颈动脉斑块 远离脑卒中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4 06:27:00
盛夏时节,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急诊科接诊了一位58岁的企业高管王先生。他在晨起后出现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无力,被紧急送医后被确诊为急性脑梗即“脑卒中”。检查显示除左侧脑梗塞病灶外,其双侧颈动脉分叉处均有斑块伴狭窄,尤其是左侧颈动脉分叉处有一个不稳定斑块,且管腔狭窄程度已达85%。令人痛心的是,一年前的体检报告就已提示他存在颈动脉斑块,但因"没有任何症状"而被忽视。这样的案例每天都在全国各大医院上演。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脑梗塞患者超300万,其中30%与颈动脉病变直接相关。王先生经脑卒中绿色通道及时救治后言语和肢体肌力基本好转。考虑到王先生此次的脑卒中与左侧颈动脉高危斑块密切相关,医疗团队及时为他安排了左侧颈动脉“犯罪斑块”的小切口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术后第5天王先生便顺利康复出院,且术后严格遵照医嘱规律用药和合理作息,现在又走上了正常的工作岗位。
现实中,随着健康体检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被查出颈动脉斑块,这个小小的斑块究竟是什么?它真的像传言中那么可怕,会引发脑卒中吗?作为一名血管外科医生,我想通过这篇科普文章,和大家聊聊颈动脉斑块与脑卒中的关系,以及我们该如何正确预防。
一、认识颈动脉斑块
(一)什么是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斑块,简单来说,就是在颈动脉血管壁上出现的一些像“水垢”一样的沉积物 。我们的颈动脉,作为连接心脏和大脑的重要通道,每天都有大量血液流过。随着年龄增长,再加上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和基础疾病的影响,血液中的脂质成分,比如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就容易在颈动脉内膜下沉积,逐渐形成粥样斑块。这些斑块就像是血管里的“不定时炸弹”,时刻威胁着我们的健康。
(二)颈动脉斑块是怎么形成的
颈动脉斑块的形成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血压患者,血管壁长期承受过高的压力,内膜容易受损,脂质就更容易沉积;高血脂时,血液中过多的胆固醇等脂质,就像河道里过多的泥沙,容易在血管壁堆积;高血糖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破坏血管内皮细胞,为斑块形成创造条件 。此外,长期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酗酒会影响血脂代谢;运动量少,身体代谢减缓,脂肪容易堆积;饮食上偏咸、偏油,摄入过多的盐和脂肪,都会增加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风险。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血管自然老化,出现颈动脉斑块的概率也会逐年增高。
(三)颈动脉斑块的分类
临床上常根据超声检查的结果对颈动脉斑块进行简单分类。从超声检查的回声来看,等回声和强回声,且质地比较均匀的斑块,相对来说是稳定的斑块;而低回声质地不均匀的斑块,往往是不稳定的,需要我们格外警惕。从形态上,形态规则、表面光滑的斑块,稳定性较好;形态不规则、表面不光滑的斑块,则不太稳定,比较危险 。现在临床上逐步普及的超声造影技术对颈动脉斑块的识别更为清晰,对于高危斑块,超声造影有时还能更精准的发现溃疡斑块或斑块的内膜下出血,对于这些高危的颈动脉斑块,需要及时处理。
二、颈动脉斑块与脑卒中的关系
(一)脑卒中是什么
脑卒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风”,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更为常见,约占80% 。它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一旦发生,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肢体瘫痪、肢体麻木、言语不清、视物模糊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昏迷、死亡,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二)颈动脉斑块如何引发脑卒中
1. 斑块破裂形成血栓:不稳定的颈动脉斑块就像一个“薄皮大馅”的饺子,表面的纤维帽很薄,容易破裂。一旦破裂,就会暴露斑块内部的脂质和胶原等物质,这些物质会激活血小板,使其聚集形成血栓 。血栓脱落后,会随着血流进入脑部血管,像“漂流的塞子”随血流到达脑部血管后会堵塞相应直径的血管,导致栓塞部位的脑组织供血中断,引发缺血性脑卒中。
2. 颈动脉狭窄导致脑供血不足:当颈动脉斑块逐渐增大,会使颈动脉管腔变得狭窄,就像河道被泥沙淤积变窄一样,血流通过就会受到阻碍。大脑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就会出现缺血、缺氧的情况,当缺血缺氧严重到一定程度,脑细胞就会死亡,引发脑卒中、脑萎缩。当斑块导致管腔轻度狭窄(<50%),通常无症状,但已属于预警信号,应定期随访;当斑块导致管腔中度狭窄(50%-69%),可能出现头晕、记忆力下降等非特异性症状;当斑块导致管腔重度狭窄(≥70%),可显著影响脑供血,脑缺血缺氧发作风险大增。研究表明,约25%-30%的缺血性卒中是由颈动脉狭窄引起的。
三、如何发现颈动脉斑块
一般情况下,通过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就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颈动脉斑块。这是一种简单、无创、经济的检查方法,就像给颈动脉做了一次“超声体检”,能清晰地看到血管内是否有斑块,以及斑块的大小、位置、形态和回声等情况 。对于40岁以上的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进行健康体检时,都做一下颈部血管彩超,以便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此外,经颅多普勒检查也可以辅助判断颈动脉斑块对脑部血流的影响。
四、颈动脉斑块的应对策略
(一)生活方式调整
1. 合理饮食:遵循低脂、低盐、低糖的“三低”原则。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像肥肉、动物内脏这些高脂食物要少吃;控制盐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6克,避免吃过咸的食物;少吃甜食,防止血糖升高。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每天蔬菜摄入量不少于500克,水果250克左右,且选择含糖量相对较低的水果;多吃粗粮,比如全谷物、燕麦、豆类等,它们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能减少血液对胆固醇的吸收 。肉类多选择中的鸡肉、鱼肉等 “白肉”,以其低脂、高蛋白及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特点,被推荐为更健康的肉类,对血管健康有益,且最好采用清蒸的烹饪方式,减少油脂的摄入 。
2. 适度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一般以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为宜,像散步、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每次运动30分钟至50分钟,每周进行3次至5次 。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就像给血管做了一次“保养”,让血管更年轻有弹性。
3. 戒烟限酒:吸烟和酗酒是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损害血管内皮,加重动脉粥样硬化;酒精会影响血脂代谢,增加血液黏稠度 。生活中要尽量做到不吸烟、不喝酒,如果实在无法戒酒,也要限制饮酒量,男性每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同时,要远离二手烟,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4.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对血管健康至关重要。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身体质量指数(BMI)保持在18.5 - 23.9之间 。肥胖会增加心血管负担,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减肥就像是给血管“减负”,能降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风险。
5. 规律作息:长期失眠或睡眠不足,不仅会影响血管健康,还会增加免疫性疾病、消化道疾病、癌症等多种疾病的发生风险,每天最好保证7至9小时的充足睡眠,尽量在同一时刻起床,包括休息日,调好“生物钟” 。睡前两小时应避免进食及大量饮水,特别是饮用含有咖啡因的饮品,如茶、咖啡等,以免影响睡眠 。合理运动有助于入睡,但要注意睡前两小时不要剧烈运动 。做好睡前准备,不要玩手机,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二)药物治疗
1. 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是治疗颈动脉斑块的常用药物,如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 。它能降低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水平,就像给血液做了一次“清洁”,减少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 。更重要的是,他汀类药物还能稳定斑块,抑制炎症反应,减少斑块破裂的风险,就像给不稳定的斑块加上了一层“保护罩” 。不同情况的患者,对LDL - C的控制目标不同。如果颈动脉斑块已经引起脑梗,且颈动脉狭窄超过50%,或者斑块导致颈动脉狭窄超过70%,即使没有引起脑梗,都需要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最好把LDL - C降到1.4mmol/L以下 。如果斑块没有导致颈动脉狭窄或者狭窄没有超过50%,但颈动脉超声提示斑块是低回声或软斑等不稳定斑块,不管血脂是否在正常范围内,也需要服用他汀类药物,把LDL - C降到1.8mmol/L以下 。对于其他中低危斑块患者,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使用他汀类药物及控制目标。
2. 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 。当颈动脉斑块导致血管狭窄程度超过50%,或者已经引起脑梗,在服用他汀类药物的同时,还需要配合使用抗血小板药物 。但抗血小板药物有一定的出血风险,在使用前,医生会综合评估患者的情况,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使用。
3. 控制基础疾病的药物:对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相应的降压、降糖药物不可或缺。高血压患者要按时服用降压药,将血压控制在医生建议的合理目标范围内,一般来说,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但不宜过低,以免诱发脑梗塞。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按照医嘱使用降糖药或胰岛素,定期监测血糖,把血糖控制平稳 。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能减缓颈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保护血管,减少斑块进一步发展带来的风险。
(三)手术治疗
当颈动脉斑块导致管腔严重狭窄,狭窄程度超过70%,或者斑块不稳定,有破裂风险,且经过医生综合评估,认为手术获益大于风险时,可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常见的手术方式有两种:
1.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是一种经典的手术方法。医生会在颈部切开一个小口,暴露颈动脉后切除增厚的内膜和病变斑块,使血管恢复通畅 。这种手术可以直接去除病变斑块,通畅率高,5年通畅率>90%,疗效显著。
2.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是一种介入手术,通过介入方法,在狭窄部位放置支架撑开血管,让血流恢复通畅 。这种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术后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支架内再狭窄或血栓形成 。
五、总结与建议
颈动脉斑块虽然常见,但并非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要重视它,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基础,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规律作息,这些看似简单的方法,却能对我们的血管健康起到很大的保护作用 。对于已经发现颈动脉斑块的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规范治疗,不要自行增减药物剂量或停药。40岁以上的人群,尤其是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等高危因素的人,更要提高警惕,每年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包括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希望通过这篇科普文章,能让大家对颈动脉斑块和脑卒中有更深入的了解,一起守护我们的血管健康,远离脑卒中的威胁 。
作者:童进东 上海市浦东医院/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