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湘”门丨话题流量破4亿背后是湘潭人的热爱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4 20:11:00
编者按:
观城市、观乡村、观发展、观生活……
观湘门上看潮涌,湘C君的观察记,为你展现一个乘风破浪的新湘潭。

美丽的湘潭。
从2025年年初到7月,转眼间,“我爱湘潭我的家”——“拍湘潭”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启动已过半年,“我爱湘潭我的家”话题在抖音和视频号两大平台收获4亿人次浏览。
其中有几组数据尤为醒目:12个作品超百万点击,3个作品超千万点击,一个作品更是直抵五千万次。
当城市宣传迎来巨大流量,我们沿着这些真实的镜头轨迹,触摸到了流量背后滚烫的答案——那便是湘潭人对自己家园的赤诚热爱。

1月22日,“我爱湘潭我的家”——“拍湘潭”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启动。
清晨六点的岳塘区沿江风光带,薄雾如纱。“会飞的建筑师”指尖轻点,无人机掠过江面,镜头里拖船划开的金波与晨光撞个满怀。“等了三天就为这三秒钟,”他展示着《湘潭》的播放页面,评论里“欢迎来到国际大都市湘潭”“好想回家”的留言点赞最高。这位航拍艺术家第一次发现,当钢筋森林的镜头转向市井烟火,竟能叩开如此多游子的心门。
同样坚持为家乡代言的还有“随遇而安de猫”。在他充满故事感的镜头下,那些历经岁月冲刷的老街、老景,配上抒情动人的BGM总能让人情不自禁地回想起往事,回忆起故乡。在《我们的湘潭》系列短视频中,“我爱我家”“这是我的童年回忆”这些引起共鸣的评论总是占据前列。

本土网络达人的视频号界面。
在湘C君看来,“拍湘潭”之奇,首先在于“谁在拍”。据了解,它并非少数专业团队的精心编排,而是8000余名普通湘潭人各自“就地取材”。从大学生到上班族,从城市到乡村,全民皆成城市代言人。
在“人人拥有麦克风”的时代,镜头视角也逐渐从高耸的“宣传塔”降至街巷的“生活场”。AI非遗花灯如何点亮湘潭地标、村里幸福小巴如何行驶……传统宣传中那些被忽略的“生活褶皱”便焕发出意外光彩。这些细微叙事,正是城市肌理中最鲜活的“毛细血管”。
其次在于“如何拍”。湘C君观察到,这次活动除了常规的拍摄宣传,还巧妙融合了前沿的技术探索与本真的民间表达。比如,《AI创作民谣,唱出湘潭之美!》看到了民谣的另一种Style,《AI让湘潭历史名人“复活”了》实现了古今对话,甚至邀请神话人物“哪吒”畅游湘乡。
技术在此刻成了连通古今、跨越虚实的时光机——传统文化与城市地标在数字空间里获得了崭新的生命形态。这种创新表达让城市形象摆脱了陈旧框架,以轻盈而新锐的姿态跃入大众视野。

“拍湘潭”网络名人采风活动。
最后,传播路径的“协同共振”尤为关键。值得一提的是,活动构建了以市委网信办主导,省、市媒体,市新媒体协会及县区融媒体中心协同支撑的立体矩阵。
官方与民间声浪在此刻不再割裂,“同频共振”形成了强大的传播合力。当“我爱湘潭我的家”的声音在各大平台组合传播,湘潭的正能量由此转化为现象级的大流量。
此外,湘潭市委网信办还积极举办了贯穿全年的“全民拍视频挑战赛”、一季度一次的“网络达人采风”等“拍湘潭”系列活动,为自媒体、网友“搭台架梯”,让更多的人用镜头推介湘潭城乡新貌、自然风光、历史人文、美食美景。
湘C君的观察+
普通市民以主人翁姿态拿起镜头,仿佛正在印证最动人的城市叙事,永远生长在晨雾弥漫的江畔、飘着糖油粑粑香气的小巷,以及每个普通人举起手机时那句——“看,这就是我的家。”
4亿次点击不是冰冷数据,而是万千湘潭人用镜头写就的家书。那些记录日常生活的细流,让城市不再是空洞的地名符号,而是化作承载集体记忆与共同未来的生命体。
因此,城市形象塑造的新范式正由此浮现:唯有让城市真正成为市民心中可亲可感、可参与可创造的“家”,那份深沉的热爱才能穿透屏幕,在亿万人心中激起持久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