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百科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江苏滨海:一根白首乌串起富民链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5 10:03:00    

7月2日,在滨海港经济区首乌村,广袤的田野正孕育着独特的生机,农户邵三层俯下身,拨开地里的藤蔓说,“这泥土下面就是白首乌,一亩地能收益5000多元。”

一方水土一方味。滨海是我国“白首乌之乡”,种植历史已有200余年,全国95%的白首乌产自于此。

滨海黄河故道片区是白首乌主要种植区域,偏碱富钾的土壤,上淡下咸的“阴阳”水系,昼夜温差较大的海洋性气候,形成适宜白首乌生长发育、优质高产的优越自然环境。

去年,滨海全县首乌种植面积5000余亩,产值达亿元。其中,滨海港经济区三港、双堆、陶湾三个村的白首乌种植面积超3000亩。

如何把“好资源”转化为“好品质”,把“好品质”转化为“好品牌”?

滨海不断放大特色优势,做足“土特产”文章,持续拉长农业全产业链,提升农业精深加工水平,打造知名品牌,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有公司保底收,销路不用操心,只管安心种地就行。”去年,邵三层种植50亩白首乌,因收购价一路上涨,收益增加,今年,他和朋友一起合作种植200亩白首乌。

邵三层口中的“公司”,正是江苏姿生元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以“订单农业”为纽带,与村集体、种植大户签订白首乌收购协议,进行标准化种植,构建稳定的原料“第一车间”。



这颗“定心丸”不仅保障优质原料稳定供应,更让农户亩均收益4000多元。“白首乌的收购价已经连续三年在涨,原料根本不够用。”江苏姿生元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华文说。

这份底气的背后,是企业以“非遗传承、产品升级、联农带农”为发展理念,构建“种产销研旅”白首乌全链条农业发展体系,发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

“酒香也怕巷子深。”作为省级非遗“何首乌粉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华文深知,必须深挖非遗内涵,讲好白首乌故事,以文化赋能产品,以创新引领营销,打通并提升全产业链价值。

在陈华文建成的首乌非遗馆,游客不仅能目睹“何首乌古法制作技艺”的活态传承,更能沉浸于首乌产品的多元消费场景。

陈华文举例,首乌非遗馆推出每人29.9元的研学之旅,游客可以研磨白首乌粉、制作白首乌糕点,还能去种植基地挖白首乌,产品一经推出就特别受欢迎。

合肥、广州、南京、杭州等地的直播电商团队纷纷慕名前来,带动滨海白首乌线上流量激增。

“销售在前,订单定产,反向驱动加工与种植,形成三产带动二产、延伸至一产的发展链条。”陈华文说,公司深化电商布局,私域电商与平台电商双轨并行,实现销售渠道拓宽与订单量持续增长。

基于此,公司在产品端持续发力,与江南大学、省农科院等学校和机构开展深度合作,瞄准市场需求,推出白首乌代餐粉、白首乌芝麻丸、鲜首乌原浆、白首乌酒、白首乌花茶等几十种产品。

从黄河故道深厚泥土中破土而出,一根白首乌,串起了融合种植、精深加工、科技研发、市场销售、农文旅、非遗体验的完整链条。这生动诠释了何谓“土特产”大文章:立足一方水土独有的馈赠,以全产业链思维深掘精耕,不断延伸增值环节,让传统资源焕发新生。(撰稿丨戴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