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渝警之星|社区民警程会恩:十年守护见证民主村“蝶变”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8 20:54:00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周松
走进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红砖楼、黄桷树相映成趣,一条条老街巷正悄然焕发出新的生机。
在这里,你常常能与一个藏蓝身影不期而遇,他就是42岁的社区民警程会恩,居民口中的“程户籍”。

程会恩(右)在与居民交流。九龙坡区公安分局供图
从铁皮棚杂乱的老旧社区,到如今网红打卡的“蝶变新村”,他用十年光阴守护民主村的变迁,将老旧社区的“治理痛点”化为“共治亮点”,让总书记视察点赞的民主村,成为基层警务与民生温度交织的鲜活样本。
“铁皮棚”到“巧匠坊” 织就社区治理“连心网”
“老宋,张婆婆家电视坏了!”“没问题,程户籍,我这就去看看。”惠民巧匠坊的老宋放下电话,让隔壁修鞋匠小黄帮忙看店,立即赶往独居老人家中。
程会恩用脚步丈量社区:37户独居老人、100多家特色商铺、哪些家庭有求职需求......辖区情况如数家珍,他总能第一时间回应群众需求。
2022年民主村改造启动,他的走访日志记满“铁皮棚”摊贩的担心:改造后能否继续经营?店铺租金是否承担得起?深知这些摊位既是生计支撑,更是居民生活必需品的他,在重庆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总队“民生警务”机制指导下,将摊贩们的焦虑转化为治理方案,推动街道利用改造边角地打造“惠民巧匠坊”,安置5位手艺人免费入驻。
如今,理发店贴着反诈宣传温馨提示,修鞋铺成了收集社情民意的“情报站”,手艺人们主动担任治安志愿者。曾经的“流动摊主”变身“平安合伙人”,累计发现治安隐患线索13条,帮扶困难群众100多次。在程会恩的推动下,“巧匠们”用技艺串起邻里温情,让民主村蜕变成安全有爱的大家庭。
四访“炒股嬢嬢”家 突破“黄金投资”骗局防线
“程户籍千万保密,不能让老伴知道是我报的警!”去年深秋,程会恩接待了一位特别的报警人。
原来报警人张叔叔是“妻管严”,老伴刘嬢嬢退休后在网上学习炒股,瞒着家人网购黄金寄给“荐股导师”投资。他暗中观察到异常,却因“家庭地位”不敢劝阻。
程会恩顶着冷眼三次登门,从拆解诈骗话术到回忆往昔温情,最终在第四次叩门时突破诈骗分子给刘嬢嬢铺设的思想防线:“最后两次寄递的黄金包裹还在路上!”他联系快递紧急拦截,当天挽回2万元损失。次日,老两口携手送来锦旗,泪光中既有后怕更有感激。
这样的“惊险时刻”在程会恩的十年里并不鲜见。2024年秋,辣椒店主胡师傅遭遇“ETC诈骗”,正是程会恩日常反诈宣传的“肌肉记忆”让他守住关键信息。“陌生链接?没点!银行卡号?没给!”胡师傅的川普里透着自豪。程会恩的“婆婆嘴”式反诈,让民主村电诈警情逐年下降,今年以来电诈“零发案”。
共治共享化纠纷 三方联动疏通“民生通道”
“程警官,快递驿站和糖水车‘干’起来了!”2025年4月8日上午,程会恩接到报警立即赶往劳动二村15号楼,远远看见糖水摊的三轮车横在驿站门口,两个中年人红着脸对峙。
“我在这里摆了8年,驿站刚搬来就抢地盘!”糖水摊主王大姐情绪激动。“快递数量又不是我能决定的,店里堆不下难道拒收吗?”驿站老板小陈也觉得委屈。
程会恩边记录边安抚:“二位莫激动,咱们‘接单即办’,马上想办法。”转身他就启动联调机制:给城管老廖发现场照片,向居委会网格员分别了解小陈经营情况和王大姐家庭情况。
“虽说占道经营违规,但考虑到民生实际,既要保障新业态发展,也要守住老摊贩饭碗。”程会恩与老廖一起按“分类施策”原则,提出解决方案:双方各让一步,驿站快递太多时启用移动货架立体存储,糖水摊靠边回撤,保持一米二以上的行人通道距离。
各让一步心自宽。现在快递驿站和糖水摊彼此帮衬,相处融洽。这场“让出来的体面”,生动演绎了超大城市里的民生关切与治理智慧。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十年间,程会恩心系辖区群众,恪守“为民初心”办实事,逐渐成为居民信赖的“蓝衣管家”。
原稿点击:身边的渝警之星|社区民警程会恩:十年守护见证民主村“蝶变”-重庆日报